不忘初心砥砺行——记济源市退休干部李长会

时间:2017-09-13 09:20:55 来源:济源市委老干部局 浏览:1648 次


在北海街道东关居委会,有处民宅,门楣上有几个鲜红的大字——“不忘初心”。这里,就是我市退休干部、市政协原主席李长会的家。

“不忘初心”,是这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退休以后,李长会始终不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从带领干部群众治山治水、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到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民生和社会发展奔走努力,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传承着愚公移山精神。2005年,李长会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新愚公”奖章。今年,他又被评为“当代愚公”。


“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脚踏实地为群众办事,就是想方设法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今年83岁的李长会,出生于王屋山区一个普通的小山村。20世纪70年代后期,李长会任下冶公社党委书记。当时的王屋山区,群众依然“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为改变这一状况,李长会亲自在下韩旺村蹲点,搞“五定一奖大包干”试点,仅用一年时间,就解决了群众吃统销粮的问题。

吃粮问题解决了,群众手中仍然没钱花。李长会走村串户,深入调查,发现烟叶不仅耐旱,而且效益也不错。在他的倡导下,1980年,下冶公社种植烟叶5000亩,加上大办煤矿,一下子盘活了下冶公社的经济。

为了解决山区人畜吃水难题,李长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挖旱地水窖的建议。这一做法效果显著,很快在王屋山区推广。他还组织成立了一个小剧团,农闲时节到各村演出,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给这个办实事的书记送了个外号叫“落实书记”。

由于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李长会对农业农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5年初,济源县山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时任济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李长会主动请缨,兼任山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当时的济源,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占全域面积88%的山岭区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李长会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王屋山区土层厚,有着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有利条件。此外,王屋山区自然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是开发旅游的胜地。经过反复讨论,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致认为,“济源要翻番,必须抓住山”,王屋山不是包袱,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关键在于如何破除等、靠思想,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山区落后条件,发展山区经济。

从1985年起,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李长会组织带领山区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山区建设,大面积、高标准进行小流域治理,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旅游业。

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王屋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山、水、田、林、路、通讯全面完善和加强,发展活力与日俱增。王屋山成了名副其实的“宝山”“富矿”。

“当时,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饭、有钱花。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想方设法满足老百姓的愿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说起当时的经历,李长会老人目光深邃。

李长会与群众同甘共苦、忘我工作的做法引起了中央、省各大媒体的关注。1990年7月20日,新华社播发长篇人物通讯《风雪王屋五年间——记济源市政协主席李长会》。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瞭望周刊、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日报也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不管岗位如何变化,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永远都不能改变。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会退休,我要为党工作一辈子。”


李长会是愚公移山干部学院特聘的客座教授。8月17日下午,他为在济源参加全省正处级以上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授课。这样的授课,李长会每年都要参加10余次。

“我授课的题目是《当代愚公还在移山》。”李长会在开场白中说。接下来,李长会用近3个小时的时间,向学员们讲述了济源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各个发展阶段所展现出来的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愚公移山精神,使学员们深受教育。

“老书记,我们是您的粉丝。”“老书记,您就是当代的‘活愚公’。”讲课结束后,近百名学员一拥而上,围住了李长会,语气中充满敬意。

“李老的讲授让我们看到,新时期的济源人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一步步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李老的课也让我们反思,如何发扬和传承愚公移山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信阳市政协机关党委书记郭莉深有感触地说。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耄耋之年的老人理应享受天伦之乐,安度幸福晚年。李长会虽已八十有三,却一天也没有闲着。2013年,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成立后,他竞聘上岗,成为学院的客座教授。4年多来,他把到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授课作为宣传济源、传播愚公移山精神的大好机会。到目前为止,他已为到济培训的近万名省内外学员授课50余次。

如今,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已成为宣传济源的重要平台、提升济源形象的重要窗口;李长会也成为济源的形象大使和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宣传员。

“有人说我年龄大了,该歇歇了,不要管那么多的事。但我认为,不管岗位如何变化,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永远都不能改变。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会退休,我要为党工作一辈子。”李长会说。

李长会特别爱学习,也特别善于学习。他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报纸上刊载的有关新政策、新观点、新经验的文章,他都要反复阅读,仔细揣摩,认真思考,重要章节还要一字一句记下来,力争做到深刻理解,融会贯通,与时俱进,适应形势。

坚持不懈的学习,使得耄耋之年的李长会依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多年来,他坚持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情况通报会、座谈会、研讨会,并被几十个行政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聘请为特约监督员,先后数百次参与调查、调研等活动,为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及镇(街道)提出合理化建议上千条,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综合治理、民营企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方方面面。


“不在其位还要谋其事,不当领导干部还要当个好公民,不当指挥员还要当个战斗员。只要工作需要,只要大家拥护,我会一直干下去。”


虽不在其位,仍要谋其事,这是李长会常说的一句话。

“谋什么事?就是要谋与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事,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李长会解释说。

为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几万人的饮水问题,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上马王屋山供水工程和布袋沟供水工程。为了解工程具体情况,李长会等老干部多次深入工地,到群众中征求意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情况。当了解到工程建设资金口较大时,李长会等人一方面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向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发动老干部带头捐款。在老干部带动下,全市干部群众纷纷慷慨解囊,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2014年,济源市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李长会发出倡议书,动员全市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

“文明城市,为谁创建?靠谁创建?老干部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受益者,参与创建工作理所当然。”李长会说。在他的带动下,很多老干部自发投身创建工作,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一抹动人的风景。

记者了解到,李长会手上有一本气象记录,记载着王屋山区多年来风雨阴晴及自然灾害情况。退休后,他经常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结合自己掌握的天气变化规律,将近期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及时传递给山区镇的负责同志,让他们提前准备,及时应对。他还经常到涉农单位走访,向有关部门提建议、出主意,为农业农村发展献计献策。

“李老提出全面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核心是用中华文化,做中国教育,育中国之人,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信心。”沁园路小学的张艳会老师,对李长会所做的报告《学习中华文化打造“两全”教育》记忆犹新。

李长会退休后担任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多年来,他每年都要到中小学校,为学生作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先后作报告100余场,每年受教育学生3万余人次。他还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到看守所看望失足少年,与他们谈心,引导他们认真悔过、重新做人。

身为市政协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李长会还十分关心老干部工作。他曾写了一万多字的调查报告,指出相关部门在老干部“两个待遇”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20条建议,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只要工作需要,只要大家拥护,我会一直干下去。”李长会说。

近年来,李长会先后获得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河南省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济源市优秀共产党员。


(责任编辑: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