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荡,国泰民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由于党的各项惠民助老政策的落实,广大老年朋友像“晒着春光喝蜂蜜--身上暖,心里甜”。在社会上处处受尊重,生活有保障;在家里子孝孙贤,衣食无忧。在城市的公园、河畔;农村的村头、游园,到处荡漾着老年人的欢声笑语。
但是,也有少数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总是高兴不起来,如名利、待遇等欲望得不到满足;人生经历坎坷或受到过伤害;家庭一些烦心琐事萦绕心头;慢性疾病的缠绕;或者性格孤僻,融不进老年群体,找不到爱好乐趣等等。笔者根据个人退休18年来的学习、生活体会,认为老同志必须要想得开,放得下,融入社会群体找乐趣,才能由“安度”晚年提升到“欢度”晚年。
想 得 开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萦心怀。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苦。”国学大师启功先生93岁的一生,可谓饱经风霜,劫难多多。他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失去老伴儿,一生无儿女,还曾被打成右派。他在66岁时,自撰墓志铭曰:“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可见启老心境的幽默与豁达。著名诗人臧克家,晚年对于病痛的折磨也不屈服:“老来病院半为家,苦病天天代绿茶。榻上谁云销浩气,正腾意马列无涯。”依然是豪情满怀。
有一位退休的大妈,每天总是愁眉苦脸。因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晴天她愁大女儿雨伞卖不出去;二女儿卖布鞋,雨天她愁二女儿布鞋不好卖。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转变一下思维方式看问题:晴天看到二女儿的生意好;雨天看到大女儿的生意旺,这样一想,大妈天天都有了好心情。怪不得人们常说:“生活像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
放 得 下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但欲望不可过高,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道德经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要懂得适可而止。印度人抓猴子,爱用一个木笼子,里边放很多猴子爱吃的东西,猴子往往将两只手伸进去,抓住两样东西,哪个也不舍丢,手也抽不回来,结果被 猎人捕获。我们中国人爱讲“舍得”一词,舍有时是得的前提,而得往往是舍的结果。与家人相处,不拘泥于个人得失,凡事能放得下,舍得心爱之物,必能收获亲情,赢得真情。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舍得了名利,却可获得珍贵的友情,赢得人们的尊重。宋代诗人林和靖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济源市有位老干部,根据个人的人生经历,非常满意地感悟道:“旧社会逃荒要饭,没有被饿死;战争年代枪林弹雨,没有被打死;文化革命挨批挨斗,没有被斗死;现在改革开放,共圆国梦,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此生足矣!”
找 乐 趣
人生需求五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进取有乐、自得其乐、与众同乐。心态的“态”字就是“心大一点”,这样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找到自己的快乐。老年人退休后,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如积极参与琴棋书画、写诗撰文;唱歌跳舞、体育健身;种花养鸟、交友垂钓等活动,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实而快乐。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不枯竭;一个人只有乐群,才能精神愉悦”。笔者2001年从市政府退休后,就积极参加了市老干部大学学习,学文史、学诗联、学烹饪、学保健,并参加了市老干部合唱团,在全省歌唱比赛中获得集体金奖,生活非常充实愉快。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先后担任了市老干部大学学生会主席;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市老干部通讯组组长。近年来,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诗词、楹联作品400余篇(首),唱响了主旋律,增添了正能量。其中30余篇获全国各级征文、征联大赛一、二、三等奖。2015年将发表过的作品汇编成书,出版了朱全玺作品集《岁月悠悠》。近日还在筹备出版第二部作品集《夕阳追梦》。本人连续获得济源市“模范老人”、“先进宣传工作者”、“优秀志愿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河南省楹联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本人的业绩已被编入《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第三部。
回顾18年来的退休生活,我曾自豪地赋一小诗曰:“年近八旬不觉老,追梦跟着党旗跑。面对夕阳开怀笑,晚霞添彩寿亦高”。
作者:济源市政府退休干部 朱全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