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何屡被“三无”保健品“忽悠”

时间:2018-01-17 16:28:04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721 次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摇身一变”具有了神奇的保健功效,为了健康,许多老年人心甘情愿高价购买。老年人为何易受骗?

●“忽悠”式推销

早上7点,小广场上人声鼎沸,一个男青年举着话筒,向坐在塑料凳上的30余名老人大声喊话:“大家说,年纪大了什么最重要?”这是日前发生在湖北通山县闯王镇刘家岭村的场景。近年,公开推销保健品成了该村的常见事。这一回,卖的是“电磁疗内衣裤”,据称穿上它能治风湿病、糖尿病、缓解腰酸腿痛。

男青年并不急着推销产品,而是先跟老人们谈养生、拉家常。男青年从中华孝道谈到科学前沿,时不时与老人们互动并赠送礼品,现场掌声不断……之后,短短十几分钟,24套“电磁疗内衣裤”被抢购一空。76岁的老舒买完正要离开,撞上了赶来找他的小儿子。小儿子指责男青年“诈骗”,却被老舒怒斥。

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发现,该“电磁疗内衣裤”的生产、销售公司等并不存在,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家住上海的小缪有着同样的无奈:他年近80岁的父亲最近花了6万元,买了一台“德国进口保健仪”,后经小缪反复给父亲做工作,又找商家交涉,这家公司总算退了钱。

●为何情愿被“忽悠”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上海市消保委共同调查显示,购买保健品的行为倾向与老年人的学历、原工作单位、职务等无关,而是与年龄、健康状况和与子女亲密度相关。

老年人面对疾病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导致轻易被骗子“拿下”,即便是学历较高的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也使他们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攻破。在湖北省襄阳市鄢城派出所便衣大队队长程兴强看来,犯罪分子营造出“送温暖”氛围,是专为老人而设的“温柔陷阱”,程兴强说:“相比子女,温言好语、体贴入微的保健品销售人员更易让老人有依赖感。”

乡村地区许多年轻人都在外打工,老人留在家中,精神空虚等因素给了保健品推销者乘虚而入的机会,大城市里年轻人工作繁忙,而老人怕影响孩子工作,生了病也不告诉子女,而是寄希望于所谓的保健品。。

●建议设立“法定冷静期”

上海市消保委秘书长陶爱莲建议,设立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法定冷静期”制度,即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以避免老年人非理性消费可能带来的损失。

(摘自《人民日报》 程远州 文) 

(责任编辑:高翔)